2017年,我国各地小学普法工作在全面提升青少年法律意识、构建和谐校园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。**将从以下几个方面,对2017年小学普法工作进行全面。
一、普法工作的重要性
1.培养学生法律意识:通过普法教育,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,明确权利义务,自觉遵守法律法规。
2.促进学生全面发展:普法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、责任感和使命感。
3.构建和谐校园:普及法律知识,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,有助于维护校园秩序,减少校园暴力事件。
二、2017年小学普法工作的主要举措
1.开展法律知识讲座:邀请法律专家走进校园,为学生讲解法律知识,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。
2.举办法律知识竞赛:通过竞赛形式,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,提高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。
3.创设普法宣传栏:在学校显眼位置设置普法宣传栏,让学生随时随地了解法律知识。
4.开展法治问题班会:定期开展法治问题班会,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运用法律知识。
5.教师普法培训:加强教师队伍建设,提高教师法律素养,确保普法工作落到实处。
三、2017年小学普法工作的成果
1.学生法律意识明显提高:通过普法教育,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法律知识,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。
2.校园环境明显改善:普法教育有助于减少校园暴力事件,提高校园治安水平。
3.教师队伍素质提升:教师通过普法培训,提高了自身法律素养,为普法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四、2017年小学普法工作的不足
1.法治教育形式单一:部分学校普法教育仍停留在理论层面,缺乏实践环节。
2.法治教育资源不足:部分学校缺乏专业法治教育师资,导致普法工作难以深入开展。
3.家长法治意识有待提高:家长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,影响学生法治素养的提高。
五、2018年小学普法工作展望
1.丰富普法教育形式:结合学生实际,开展多样化、有针对性的普法教育活动。
2.加强法治教育资源建设:积极争取社会支持,提高法治教育资源利用率。
3.家校合作共育法治人才:加强与家长的沟通,共同**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。
2017年小学普法工作在提升学生法律意识、构建和谐校园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。普法工作仍需不断改进,以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对法治人才的需求。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
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
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