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企正式工是指国有企业内部的正式员工,也称为编内员工或正式工。与事业单位相比,国有企业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,而事业单位是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,从事教育、科技、文化、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。国有企业内部的正式员工并没有具体的编制,而事业单位则存在编制。
在国企中,正式员工通常需要登记在册并报国资委备案,同时存在领导职数限制和员工名额限制。除非有特殊原因,一般情况下国企不会辞退正式员工。国企不属于体制,而是属于企业。在实际工作中,国企正式员工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编制:
1. 正式工:这是最常见的用工形式,企业与劳动者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,约定双方的权力和义务,规定劳动关系。此类员工享受正式员工待遇和权益。
2. 劳务派遣工:国企与员工签订劳务派遣协议,将员工交由劳务派遣公司或第三方机构管理和派遣。劳务派遣工并非直接受雇于国企,而是通过外包的形式从事企业工作。
除了上述两种常见的编制,国企还存在另外两种编制形式,分别是:
3. 高层:享受公务员待遇的国有企业高层人员,他们拥有着与政商两界接触的机会,可以在企业内部扮演重要角色,同时也有较小的机会进入政界任职。
4. 一般领导干部编:一般领导干部担任企业内部的管理职位,享受一定的权力和特殊待遇,但通常没有机会进入政界任职。
国企的编制主要包括正式工和劳务派遣工,而高层和一般领导干部则属于特殊编制。虽然国有企业内部没有具体的编制制度,但不同的岗位和职位所享受的待遇和权益是有区别的。在市场经济改革以前,国有企业曾经存在全民所有制编制的概念,但从1995年劳动法开始实施以来,这种编制已经不存在。因此,无论是央企、国企、省企、市企还是县企、镇企、村企,都不存在编制这一说法。国企正式员工的编制与合同形式和是否劳务派遣有关,不同编制的员工享受的待遇和权益也有所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