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
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更多采用改革的办法,加快形成和完善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制度环境。
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下,需要深入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。通过向高技术产业、新兴产业、现代服务业等高质量发展领域倾斜,推动经济向高端、高质量方向转型。
要推动各个经济领域的创新和提质增效。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研发投入,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,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还应加大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支持力度。通过减税降费、降低企业成本等措施,激励企业投资生产、提高效率。
要加快建立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制度环境。积极推进市场化、法治化改革,加强知识产权保护,完善产权保护制度,为企业创新和发展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。
2. 构建新发展格局
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问题,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,推动发展的平衡性、协调性、包容性持续提高,引领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、更有效率、更可持续的发展轨道。
第一,需要注重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。通过加强对新兴产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,鼓励创新驱动发展,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第二,要提升发展的协调性。加强区域协调发展,推动区域间的互联互通,减少地区发展差距。注重推动城乡协调发展,促进农业现代化,提升农民收入。
第三,要注重提高发展的包容性。加大扶贫攻坚力度,确保所有人都能分享改革和发展成果。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,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3. 经济建设为中心
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,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,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,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还要坚持稳中求进,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经济发展的节奏和力度,确保经济稳定发展。
在经济建设中,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:
第一,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。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,要加大对交通、能源、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支持。
第二,提升科技创新能力。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,加强与高校、科研院所的合作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。
第三,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建设。提升产业链水平,加强上下游合作,增强产业链的内外循环能力。
第四,加强人才培养和吸引。加大对教育、人才培养的投入,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,吸引人才回国发展。
4.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
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稳增长的发展,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,增加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。
要加强内需的引领作用。鼓励居民消费,提高消费能力和信心;加强投资引导,加大对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的支持。
要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建设。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,提高核心竞争力;加强与外资企业的合作,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。
要加强对外开放。积极扩大进口,推动贸易平衡;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,提高对外投资。
5.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
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。要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,解决制约我国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,加快取得更多实质性、突破性、系统性的改革成果。
要加快市场化改革。深化价格改革,建立健全市场调节机制;深化金融改革,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。
要加强产权保护和市场监管。完善产权保护制度,确保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;加强市场监管,维护市场秩序,保护消费者权益。
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。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范围,吸引外资和外来技术,促进国内企业的竞争力提升。